延吉市人民公园坐落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西北部的烟集河畔,始建于 1907 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原名 “商埠局公园”,1953 年正式更名为延吉市人民公园。作为一座历经百年变迁的城市绿洲,它不仅是延吉市民休闲娱乐的核心场所,更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脉络。

    一、历史沿革与空间布局

    公园最初由清朝边务督办吴禄贞提议修建,初建时面积仅 5 公顷,主要作为外事活动场所。民国时期因商埠局在此举办活动,故又称 “商埠局公园”。经过多次扩建与改造,如今园区总面积达 32.7 公顷,分为花卉观赏区、运动健身区、休闲漫步区等多个功能区域。2017 年至 2024 年间,公园实施了三期改造工程,新增足球场、篮球场、木栈道等设施,并对长白仙女雕塑、百年老亭等标志性建筑进行修缮,形成 “自然景观与人文关怀并重” 的现代化城市公园格局。

    二、核心景观与特色设施

    自然生态景观

    园内古木参天,四季花卉竞相绽放。春季金达莱花海如织,夏季荷花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构成四季皆美的生态画卷。公园北侧的松林秘境尤为独特,蜿蜒小径与观景亭相映成趣,登顶可俯瞰延吉全景。

    运动休闲设施

    近年来,公园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足球体育公园项目包含 3 个标准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及乒乓球场,周边配套环形漫步路、木栈道、台阶坐凳等便民设施,满足市民多样化运动需求。2025 年新增的沙滩乐园占地 1300 平方米,储沙 800 吨,免费向公众开放,成为亲子互动的热门打卡地。

    人文艺术地标

    长白仙女雕塑:高 6.6 米的汉白玉雕塑,以朝鲜族神话为蓝本,刻画两位驾祥云、弹伽倻琴的仙女洒花祈福的场景,是公园的文化象征与游客必拍地标。

    百年老亭:历经修缮的古亭与 5000 盆荷花池相映成趣,州庆期间更成为文化活动的天然舞台。

    仙女池:经过升级改造,池面点缀天池蓝元素,与周边绿植形成诗意空间。

    三、文化活动与市民生活

    公园不仅是自然空间,更是文化展演的公共舞台。每年春季举办 “舞动金达莱” 民族歌舞秀,朝鲜族传统的长鼓舞、象帽舞等非遗项目在此精彩呈现。日常可见市民在松林间练习太极拳,或在草坪上野餐、歌舞,形成 “慢生活” 的城市图景。州庆期间,公园日接待游客量超过 3 万人次,成为展示延吉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

    四、便民服务与周边联动

    公园实行全天免费开放政策,配备完善的公共设施:7000 平方米木栈道定期维护翻新,3 个足球场周边设置 24 小时监控,卫生间、垃圾箱布局合理。停车场位于延吉街 876-1 号,24 小时收费 20 元,周边公交线路密集(如 4 路、6 路、24 路等),交通便利。

    公园周边文旅资源丰富,步行可达延边博物馆、中国朝鲜族民俗园,距离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仅 3 公里,形成 “历史文化 - 民俗体验 - 自然生态” 的黄金旅游线路。游客可清晨逛水上市场,午后漫步公园,傍晚到网红弹幕墙打卡,一站式体验延吉的多元魅力。

    五、生态保护与未来愿景

    作为延吉市 “城市绿肺”,公园绿化覆盖率超过 70%,园内种植四季海棠、万寿菊等 10 万余株花卉,生态修复工程使烟集河畔重现水清岸绿的自然风貌。未来,公园计划引入智能导览系统,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同时深化朝鲜族文化元素融入,如增设民俗展示区、举办传统节庆活动,持续打造 “宜居、宜游、宜乐” 的现代化城市会客厅。

    从外事场所到全民共享的城市公园,延吉市人民公园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无论是晨练者的身影、孩童的欢笑声,还是节庆活动的热闹场景,都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